天天快讯:【每日成语100】《何不食肉糜》(解析、典故)

来源: 北京市教育学会朗诵研究分会 2023-02-08 08:17:10

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,


(资料图)

是历史文化的积淀。

每个成语故事背后,

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,

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。

即日起,让我们每天认识一个成语

了解背后的故事......

今日成语

【成语】

何不食肉糜

【拼音】

hé bù shí ròu mí

【释义】

字面意思是:为什么不吃肉粥呢?引申义: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,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。

【出处】

出自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帝尝在华林园,闻虾蟆声,谓左右曰:“此鸣者为官乎,私乎?”或对曰:“在官地为官,在私地为私。”及天下荒乱,百姓饿死,帝曰:“何不食肉糜?”其蒙蔽皆此类也。

解释:晋惠帝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,听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声,就对侍从们说:“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?”侍从们说:“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,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。”

到了天下灾荒的年岁,百姓饿死,司马衷竟然问:“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?”他的昏聩痴顽都是这种样子的。

【近义词】

饱汉不知饿汉饥

【反义词】

【造句举例】

请你们以后多多下基层走动一下,不然又会闹出这种“何不食肉糜”的笑话来。

成语故事

晋惠帝司马衷,字正度,西晋第二代皇帝,司马衷痴呆不任事,初由太傅杨骏辅政。贾南风杀害杨骏,掌握大权。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、叔祖司马伦篡夺帝位,以之为太上皇,囚禁于金墉城。

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伦,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,迎晋惠帝复位,诛司马伦及其子。又由诸王辗转挟持,形同傀儡,受尽凌辱。光熙元年(306),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,相传被司马越毒死。

晋惠帝司马哀是一个贪图吃喝玩乐,非常昏庸的皇帝,他整天除了享受荣华富贵外,人世间的其他事情一概不知。

有一天,他在华林园悠闲地散步、游玩,突然听到青蛙呜叫,就问站在他旁边的侍从贾胤:“这种呜叫的东西是公家的,还是私人的?”贾胤回答说:“回皇上,在公家地里就属于公家,在私人地里就属于私人。”晋惠帝点一点头表示知道了。

这一年,全国上下灾情严重,不少老百姓都被活活饿死。晋惠帝听说以后,问手下的一个大臣:“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活着,偏偏要死去?”大臣回答:“老百姓不是不想活着,而是因为遭了灾,没有粮食吃,饿死了。”

晋惠帝说:“噢!原来如此。没有粮食吃?那么他们不会吃肉粥吗?”大臣被问得舌头短了三寸,又好笑,又不敢笑,大张着嘴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更多精彩

扫描二维码

点击关注

关键词: 何不食肉糜 成语故事 吃喝玩乐

你可能会喜欢: